close

photo_65164436e4026e819589bdb911f30103.jpg

「事情沒那麼簡單。」

 

聽選片指南的直播時,算是一種看什麼都可以的心態,只是聽到影評人說這部電影類似《四百擊》的新浪潮風格,就產生了興趣。(雖然連《四百擊》都還沒看過) 總之就來一睹此片風采,而且還是在週六的早晨第一場10:10,衝忙去新光影城取票後再奔去豪華觀看。(話說這次好像撤掉補給站的位置耶,今年沒有關注到發生了什麼事。)

 

photo_b0087fd13520765514295e76a4aca59d.jpg

 

女性自覺

曾演出蔡明亮《臉》的歐洲名模蕾蒂莎卡斯塔,在此片化身為一位認真溫暖的母親,與主角男孩共同展開一段新的成長旅程。故事設定在1976年的夏天,母親依然是個母親,洗衣服、幫家人盛飯,但故事一開始,就出現了兩個名詞:「郵局」與「讀書會」,那是讓母親逐漸走向女性自覺之路的關鍵,前者是改變環境,後者是改變觀看世界的角度。這一個情節與背景設定,令我想起大學時期的俄羅斯文學讀書會。 這個俄羅斯的文壇大咖們(如契訶夫、屠格涅夫等)所形塑的人皆是非常真實的存在,當人有機會體會到更熱烈的、更命中紅心的那種真愛之感,也就回不去了。所以,當兒子、丈夫先後發現了母親/妻子出軌,用行動、言語暴力禁止她與賽西兒(讓她去郵局上班、帶她去讀書會的剛離婚的率性女人)見面,她終究只是隱忍,恰巧丈夫試圖要以暴力傷害賽西兒後,正好推動了她的心,有一個更正當的理由與時機,讓她可以出走。而遲來的水,也無法救回已然枯萎的稻草田地。

 

photo_8f216473cf9accc3474c71ee6b92bf3f.jpg

 

成長啟蒙

半夜在冰箱內翻找大飲牛奶的男主角是一種逐漸成長的意象,但半夜也突然醒來的賽西兒,一樣找到剛剛被男主角喝過的牛奶,拿起來喝時,這又是更上一層的「成長啟蒙」,對男孩而言「剛剛那是嘴對嘴的間接接吻嗎」之類的想法,所以他反射性摀住下身。這位陌生而有魅力的女性角色,在他的成長歷程中有多次翻轉的層次:起初是感到好奇而欣賞這位女性(縱使她與媽媽年紀相仿),後來發現事情真相後轉為憤恨,直到母親離家,時常與她玩耍的女孩卻給了他當下最需要的安慰。一次又一次的告別關係,卻又更快速地了解些這其中的複雜,少年也就這樣地成長了。

 

photo_181f05ac4372996d0b698923da38f7a2.jpg

 

死亡徵兆

然而除了告別關係與性啟蒙,要凸顯成長的路徑,還需要有什麼東西消逝,甚至是終結生命,才更能延伸此命題。

故事中因熱浪,導致許多動物陸續死亡,比如這家子賴以為生之一的雞群們,農舍工作可反映爸爸的狀態,從不在白天缺席奮力工作的他,第一次因為妻子的出走而感到意志消沉,躺在床上幾天,這樣的缺席,迫使男主角小孩要帶著智能不足的堂哥去工作,原先的被動式承受轉變成主動迎擊,孩子的力量與堅韌或許是大人無法想像的。這也讓我想到《單車失竊記》裡的父子,當父親逼不得已轉去偷別人的單車而被當場抓到時,換成是孩子牽起父親的手,以這樣小小卻更加具有撫慰效果的溫度,傳遞給了父親。

當雞隻因溫度、暴風雨前後死亡後,還有一隻老馬是在自然的情況下,選擇牠最初待著的大樹下離去,這或許也意謂著事情的困境終將會過去,縱使成長是那麼辛苦且不易,但在音樂洗滌之下,搭配著姐姐的演奏,母子有了一次深情真摯的和解。

 

photo_75b25d4c52964f5838677d7f08b39000.jpg

 

PS

1好想知道老馬是怎麼拍攝的,感覺離人類超近,踢一下就會骨折之類的。(還是藝人被馬傷的新聞看太多?)

2小孩在暴風雨中騎的車比較像是摩托車吧?有點好奇在瑞士幾歲後就可以騎機車?(是不是管太多?)

3此部片的攝影風格很舒服,顏色的感覺與構圖類似《妮可睡不著》、 《夏日之王(The King of Summer)》等夏日感電影,適合談論關於成長的故事。

 

 

本文劇照皆來自台北金馬影展官方網站

arrow
arrow

    吳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