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紅衣小女孩》、《屍憶》等大螢幕電影開始嘗試驚悚類型片時,其實在小螢幕的電視劇裡也開始有了進一步的改變,那就是植劇場推出的《積木之家》驚悚系列。
 
目前只看到第三集,但看到的元素非常多,想說的主題也非常深入,且讓我來一一分享。
 
隨時分裂的家
在現代的臺灣家庭結構中,依舊還存有「大家庭」的因子,一個家庭不只有男女主角的組合,還有延伸至親家母,姊姊、姊夫等龐大的家庭結構體,那麼在其中也會有許多混亂而令人堪憂的未爆彈。
 
編導讓家庭這塊母題一體成型,並做了更多議題與延伸。首先是男主角施易男的職業:建築師,更是全劇中最大的隱喻,最深的諷刺。一個身為建築師的男人,卻因為個人的逃避或欲望,讓自己的家庭一步步走向危險與敗壞,使家如積木般容易被推倒。
 
倫理戲中不忘驚悚元素
《積木之家》中倫理戲占不少,從姐妹情深、男主角母親對媳婦肚子裡嬰兒的呵護、到女主角流產後所產生的連環效應中,我們可以看見許多線交錯進行。在感受角色情緒的同時,卻被突如其來的驚悚鏡頭逼出每個人心中那份膽怯,導演所營造出來的恐懼氛圍席捲所有觀者的脆弱心智。
 
恐懼的營造不只鏡頭,更透過角色來做處理,比方說女主角的姊姊。姊姊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而住進療養院,本身是位傑出的畫家,可以從她的畫中一窺她的精神世界。此種設計方式非常特別也耐人省思,如何知道畫中常出現的小男孩是否代表著姊姊的內心,亦或是她眼中真正見過的樣貌?大家都認為她的精神上有些疾病而不相信她所說的、所看的,都將之作為一個內心情感的投射,此舉不也像是臺灣人對於民間、對於人鬼是否存在的雙重認知呢?更像是劇中那個奇怪的婆婆總是對自己過世的丈夫、兒子說話;又或是男主角媽媽請來的道士卻不被男主角信任,怕是來騙吃騙喝的神棍,種種也能讓觀眾開始去探討關於信仰與信念中的一線之隔,是否只要你相信,「祂/它」就存在?
 
而恐懼不只透過鏡頭與角色的營造,有時更要以生活中的自然卻又有些不自然的事件來加以調味。如劇中男主角的母親看見熊娃娃跑出蟲的驚人演技,那娃娃是女主角親手縫製,放在家中可以當作漂亮的展示,卻因為開始發生一連串離奇的怪事後,讓這樣貼近生活的東西轉眼間就變成了恐懼的象徵,是導演漂亮而絕妙的鋪陳手法。
 
最後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敘事線是男主角的姊夫,那位心心念念想發大財,搞到最後卻因賭博而幾近家破人亡的慘況更是人性中貪念與自卑的釋放,也更能將此劇倫理與驚悚元素綁得更扎實而好看。期待後來的劇情發展,是部值得花時間好好看完的戲劇。
arrow
arrow

    吳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