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人世間,意外總是不斷,但能以這樣意料之外的事件穿插於戲劇當中,還能自然地捕捉人物情緒,是功力所在。
 
當女兒遭受性侵致死後,警方卻一直找不到兇手,長時間下來讓蜜爾芮德這位媽媽認為警方不辦事,氣得花錢租下三個招牌,控訴警方。這部電影的故事簡單,主題清楚明確,角色不多卻表演得極有張力,好人壞人得立場也隨時在轉變,這些正是此片迷人之處。
 
 
我們都不曉得,自己是否就是那個意外的製造者
意外總是在我們恍然大悟時才曉得它的存在以及驚鴻之瞥,但受到的衝擊卻影響至深。當蜜爾芮德回想事件發生之前,她正恰巧與女兒吵架,性格強烈嘴上不饒人的她盛氣之下對女兒吼著:「好啊,妳要大馬路上一個女生用走的,妳最好真的被強暴!」而悲慘的就是女兒如同蜜爾芮德所預言的下場,但我們都曉得這位愛孩子的媽媽肯定是無心的。這橋段的衝擊性讓我想到日本經典恐怖漫畫大師楳圖一雄筆下的《漂流教室》,男主角也是與母親產生口角,對著媽媽喊著:「我再也不要回來了。」他媽媽一氣之下也回差不多的話。當氣沖沖的男主角跑到學校那天,就是與地球分離的時候。離奇事件發生後,朝思暮想的媽媽總是天天想著那天為什麼她要對兒子講這種話,意外地讓氣話成為預言
 
 
壞人的可憐之處 加害者與受害著的模糊地帶
意外的發生總是在當我們開始對某些事物、對人產生一股希望時破壞了它,這個時候便讓人感到一種扼腕的情緒。
當我們開始理解了警長的難處,發現了下個月的告示牌廣告費也是警長付了之後,因受蜜爾芮德控訴長期(還有或許自己也活不久了的癌症)而舉槍自盡。
 
故事的開始我認為就是警方辦事不周,但繼續看下去會發現這就是一般人對於案件的理解程度時常誤解了警方,我們以為明明有各種方法可以抓到兇手,但其實這些方法可能是做不到的、或是違法的,只是我們因憤怒而失去冷靜的腦袋,也沒有去真正體諒到警方執行上的困難與壓力,於是當警長舉槍自盡時,我才真正意識到,我們認為的警長根本不是個壞人。這樣崩潰的翻轉也是蜜爾芮德難以接受的事實,就如同我們時常先入為主地以為受害的媽媽是好人,而警長是壞人一樣,會漸漸發現這裡的主要角色都不是好人與壞人,比較像是受害者與加害者的角色,而且不斷轉變著。
 
 
又如我們以為成天沒事做,聽信媽媽胡話的媽寶警察狄克森聽到警長驟逝,而去海K廣告商人一頓,還將他推下樓,種種惡劣的作為就要讓我放棄這位角色,開始狠狠唾棄了,可到了狄克森被革職後在派出所讀著警長給的遺書,我們才能從信中發現狄克森自我墮落的原因,那些表面上的壞都是有原因的,來自媽媽的期許、來自多年的壓力等,在這時候我都快要原諒他時,蜜爾芮德突然丟出了幾團火燒了派出所,也差點燒了我們的希望。
 
 
當然還好狄克森沒死,還發生了一件意外,就如同應證了警長說破案有時候也得靠運氣,在他喝個爛醉時聽到旁邊小夥子吹噓自己玩了女孩,也為了蒐集嫌犯的DNA而找架吵,這時的狄克森儼然就是個重生的希望。雖然檢驗結果顯示嫌犯不是殺害蜜爾芮德女兒的兇手,但他的確是個強姦犯沒錯。
 
最後兩人要去抓強姦犯時,當蜜爾芮德問狄克森知不知道誰是縱火犯,他還一臉笑笑地說:「不是你還有誰?」出於理解母親的憤怒以及力求破案的急迫,狄克森這份理解的溫柔救贖了蜜爾芮德以及自己,也如同回到警長的包容與放下,他的死其實是撇除壓力後,想讓主角媽媽學會諒解。
 
 
人,生而容易,卻活得很難,太多時候會產生許多恨與憤怒,但若能以愛化解、諒解他人,就能避免更多的意外。
 
本文劇照來自影劇圈圈
本文同步發表於影劇平台
arrow
arrow

    吳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