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這麼殘酷,那我們為何還想活下去?」

「因為還是很好玩。」

納瓦波坦榮瓜塔納利導演執導的《明天,最後一天》,以偽紀錄片的方式談論死亡,並從不同角度各個年齡層切入,影片當中除了以演員演譯的六部短片之外,還加入了紀錄片式的訪談,訪談者的狀態也是導演所要呈現生與死的重點。

 

 

如紀錄片的開展前,導演放上死亡事件的字卡,接著鏡頭拉向四個剛畢業的女高中生身上,正討論著星座與自己未來的相關性,四個角色中有兩位熟面孔,一個是曾飾演《模犯生》的女主角,另一個是在知名泰國廣告裡飾演未婚媽媽的演員(當然故事到後面會告訴你他不是未婚媽媽),第一段故事在短時間內,便將四個角色的性格表現出來,他們未來的走向也很明確,清楚到我以為後面的短片都是以他們為發展,因為第一段結束時並沒有告知誰是因為出去買酒,而車禍的那個人。

但這就是導演側重的部分,誰死了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他們在規劃未來時,卻不曉得死神已在外頭等她,就連人去樓空後留下的飯店空間,依然那麼齊全明亮,只要清潔人員來收拾,又可以讓人入住,但曾待過這裡的人,卻像是一句老話:人生如寄,在人世間的存在都是暫居。

 

 

另一段比較特別的情節是,在國外待了好一段時間辭職回國的姊姊,到天臺與弟弟的一段對話,幫弟弟拍照,做出讓弟弟匪夷所思的各種行為,都像是姊姊感知道自己的未來,有所預兆,那一刻是很毛骨悚然的,覺知離別人世離自己很近的時候,是否讓姊姊搶當初離家的自己?

然而這一點後來透過對一個小男孩的訪問得到些許答案,他認為預知自己的死期是多餘的,知道明天是最後一天會讓他的今天過得很忐忑,更提到與死亡相比,痛更加難受,死亡像是長眠沒有感覺,但痛覺是種恐懼,從小小年紀的人類看世界,或許死亡這件事沒那麼難懂。另一位訪問者恰巧是壽命比平常人還常的人瑞,要問他對於死亡的時間,他也無法了解,就在他一提出做善事(累積福報的概念)或許能延長壽命時,後面劇情卻緊接著一位幫助機車騎士的女生,自己卻喪命的事件(導演真是犀利),回頭探討做善事真的會活得比較久嗎?人類能掌控生命?

 

 

這部電影從未想對生與死做出解答,反而是讓每個人在心中回頭叩問自己,在最後一天來臨之前,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事。

 

本文為yamMovie電影特區邀稿,文字版權為本人及yamMovie電影特區共同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

arrow
arrow

    吳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