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安導演一直走在嘗試電影新技術的運用,面對電影這個新世界,他是一個十足的頑童。
 
但因為少年PI的小說一直沒有讀完,所以電影遲遲仍未觀看,也不曉得《少年PI的奇幻漂流》技術層面如何,反而先是看了這部新一點的作品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然而我也沒有追上戲院撥放的熱潮,沒有把八百塊作為支持李安導演的作品(真有點慚愧),反而是租DVD來看,所以想當然爾只能探討李安至今十分拿手的:說故事的藝術。
 
而正當我以為只能專注於劇情時,我還是能從DVD裡感受到,這部電影畫面的清晰程度依然勝過其他:那顆橄欖球拋擲過來的速度之快,卻又如此清楚;比利、蘑菇等角色面對鏡頭時的表情細節也非常清楚,或許錯過在電影院觀看之後,電影技術的進化也能反映在其他播映系統上。(當然電影是為了大螢幕而生的,最好還是去戲院看電影啦)
 
 
開頭是一群年輕美國士兵凱旋歸來後充斥著彼此戲謔的話語,營造得讓人以為這些士兵戰後勝利就沒事了,而這中場休息對他們而言反而是更大的戰爭。那些無法理解戰爭是什麼的人們,除了過於偶像崇拜而拉高自我國家勝利感的,還有會取笑看不起這些士兵的自以為是者。這兩者都是出於不知「戰爭」是何物卻得以妄言的傢伙,而最讓人心寒的是:士兵們居然要為了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送死,我為什麼要保護他們?(有個人被勒脖子勒到臉部脹紅看了真是爽快)
 
剛也提到許多人崇拜這些英雄士兵,製作公司也抓住此議題正熱的情況下提議要拍電影,想要紀錄「屬於美國的故事」,口口聲聲說是崇拜,開出的籌碼卻低的可以,比起這些同是美國人的人,士兵反而認為伊拉克敵方還更尊敬自己一些,這是何等恥辱、殘敗的現象。英雄歸來又如何?面對媒體,不過是個炒熱新聞的話題;面對資方,不過是個再次被剝削的勞方。
 
 
李安導演在描述角色的心境與選擇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些人物只出現幾次,其背景的人設卻可以拉長、組已讓人深入探討。一個是比利姊姊,另一個是在戰場上死去的蘑菇。姊姊面對比利有極大的愧疚,所以她才想方設法不讓比利重回戰場,因為比利早已是家庭重心,如果他也離開,這個家庭遲早會四分五裂,這個家也或許早就裂得不成人樣,以為比利的歸來是救贖,待在家中的時間卻如此短暫。
 
 
然而比利無法不回到戰場上,那些同甘共苦的士兵們早有自己的壯烈情誼,是難以對外人說明的,縱使明知這一次去不一定能像上次那麼順利歸來,但是將他們拋下,可能一輩子也無法原諒自己。而且,當比利想到馮迪索飾演的蘑菇時,他的犧牲早已開啟這群士兵踏入無法回頭的門檻之路了。
 
 
但其實整部電影看完後,最讓我無法忘懷的一幕其實是倒敘戰場上時,美國士兵為了防範可能躲藏的恐怖份子,而踏入敵方國家家中生活,一個一個審問,或許手中毫無證據,卻也不能掉以輕心地捉住成年男子,可是這些男子卻是每個家庭的重心,正如與他們敵對的比利也是家庭重心的概念。當畫面轉移到右小年紀的孩子們,眼神中除了恐懼,流露更多的其實是「」。這其實就是戰爭中最可怕的事情,傷痛一再發生,復仇的使命自小便已被植下,這已經不是什麼宗教洗腦的問題了,而是戰爭引發的多重後遺症,比我們所預料的多更多,而惡果早已等待時機開始要開花、反撲了。
 
本文劇照來自於影劇圈圈
本文同步發表於影劇平台
arrow
arrow

    吳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