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與友人到了中山站原先是打算到當代藝術館吸收新知,卻總是忘記博物館美術館通常都會在周一休館,來的不是時候,只能變成恣意逛街的狀態。

經過光點台北時很自然地駐足了。我想那便是一種召喚。

 

裡面的文創商品固然美好,價格卻不那麼美觀。著實吸引我的,是牆上漆著那些熟悉而偉大的電影者,從右邊數來的許鞍華導演、侯孝賢導演、楊德昌導演......兩位令我停留幾分的偉大導演:侯導、楊導,也是在我自身的台灣新電影之路的啟蒙者。縱然看過這麼多部電影,那麼多貼近人心後勁極強的故事,我依然放不下這兩位導演的作品,或許正是他們為台灣社會留下的眼光、留下對舊社會的依戀情懷,讓錯過美好時代出生的我也足以感受那份眷戀。

 

從侯導的電影開始認識台灣新電影的形成與脈絡,漸漸得知他是一位溫厚的智者。

《童年往事》、《戀戀風塵》中寫意著聲音與畫面的記憶,一次次的呼喚乃對照著台灣社會的混亂之時,著實影響著世代的台灣人。再到《千禧曼波》,舒淇看似說了一些自身的困惑,卻也映照觀影者的心中所擾,人際關係的難以溝通、難以理解的複雜,都使人想逃離所居住、熟悉的地方。日本,在夕張那條老舊的電影街道上,卻十足地看見熟悉台灣的感觸,難以形容的。是我的夢想之地。

 

遇到楊導的電影後,發現看世界的眼光更廣了。陽導實在是一位先知,他除了精準地分析社會、都市結構,其實更讓我難忘的是他巧妙地形塑出影中角色的可愛、的悲傷喜悅。《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小四、Honey,再到《一一》裡的洋洋(初次看是關注洋洋,出社會後目光很自然地跟在NJ身上,以及那位大田的日本人。)

 

關於楊導、侯導;關於侯導、楊導,對他們電影的所思可以想多少就寫多少。今日的筆先停在這裡。

 

不訪再讀讀這篇,更深入地探討台灣兩位重要的導演:https://reader.udn.com/reader/story/7049/3009159

arrow
arrow

    吳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